秦始皇时期的砖瓦之历史背景

日期:2016-03-07     浏览:594    下载:7     体积:0.01M    

秦始皇是战国末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素有雄踞 中原的宏志、吞并八方之伟略。自公元前246 年(赢政元年)继位之后,“奋六世之余烈”,“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今陕北、甘肃西北、青海颜济纳之地,宛、郢上 郡、河东、山西太原、上党等部,更有巴蜀、汉中肥沃之 域)。地域广大,国力富强,加上关中本地富庶,郑国渠建 成后溉田四万余顷,农产更加丰富。秦昭王时,蜀郡太守 李冰造都江堰,开关造田,大兴水利,蜀地沃野千里,全 无干旱,富饶无比。秦拥有这两个农业大区,加之蜀地出 铜铁、木材,西北戎狄产壮牛名马,资源富足,能支持战 争与建设。同时顺应人民要求结束兼并战争,渴望中华统 一的愿望,远交近攻,拆散联盟,横扫六合。

秦砖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战争同时,在咸阳、骊 山造宫殿、建陵寝。灭六国过程中,“图绘各国宫室,在咸 阳北照样,共有宫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人一万以上,他 还以为小,在长安西南造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 五十丈,庭中可坐一万人,殿中可以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宫前立十二个铜人,重各二十四万斤,这是初并天下时收集 的民间兵器销毁改铸。又用磁石作大门,防人藏兵器入宫。 征所谓罪人七十万人,分工营造。北山的石料,楚蜀木材, 都运输到关中。仅关中计有宫室三百所,关外四百所,后来项羽入关,烧宫室,火三月不息。”(范文澜《中国通史》) 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任何历史事件也同样具 有两面性。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火燃遍了黄河流域、大江南北、漠北大荒、云贵高原、岭南珠江的九州大地,历时十五年之久;造宫殿,修陵墓,续筑长城万里,征集军队、工匠、民夫计300万之众。战争守备的军人,建筑的工匠民 夫两支队伍,两两参半,各占15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可算倾其国力。无疑给全国老百姓带来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磨难,给千家万户酿成像孟姜女一家的家庭悲剧。但统一战争却又顺应人民大众盼望统一的历史潮流,促 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民族文化大交流,多元本土文化大提炼、大振兴,实现了中华文化大规范、大统一,经济文化社会大进步的格局。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每灭一国,都依照其原国宫殿样式仿建于咸阳。这种集六国宫殿于一地,就文明意义讲,却是光彩夺目的。尽管许多建筑文化被农民义军付之一炬,但从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等地出土 的大量烧结砖瓦、瓦当、陶质排水管等,依然向人们叙说 着当年建筑的繁华和规模宏大;巍巍万里长城上那约占体积三分之一的瓷石砖块仍以军团文化精神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跨峰越峪,莽莽苍苍,像古埃及金字塔那样,不减世界奇观的昔日风采。还有那由八千多件拟真兵马俑组成 的三坑军阵,恰如一部立体兵书,一下子把人们带进“牧野洋洋,战车煌煌,驷原彭彭”的战争场景之中。巍巍长城,煌煌兵阵,虽经历难,风雨数千年,仍然光彩夺目,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上的生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