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砖瓦的应用与实践

日期:2016-03-04     浏览:616    下载:20     体积:0.01M    

先周的发祥,推测在晚商袓甲后期,具体年代无稽可考,但商祖甲传至文丁时期历经三代四王,估计也不会超过五十年。因为至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之后,后来的商王有的在位十几年,有的仅三五年,都是短暂的。因此断定古公亶父(后来周追谥为太王)与祖甲为同一时期。姬昌,季历之子,古公亶父之孙,从小聪慧好学,颇得古公溺爱。先周到了季历承位,日渐强盛,商王承认季历做西方霸主,号称西伯侯。商王文丁感到周国的威胁,又杀死了季历。昌做周君五十年,施仁政,对邻国产生很大影响。《书.召诰》曾有这样的记载:殷民带着妻儿想逃出国境,被纣王禁止。可见商及其他小国的庶民和失意的百工、贵族,不少人逃到了周国,周的势力继续扩大。由于自由民的增加,加上西伯侯(文王保持父亲季历称号)奉行敬天裕民思想,推行“割经界(划分田地)”、“公田助耕”,而且穿着庶服到田间参加劳动。文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便把一个小邦变成了可以灭商的大国。文王死后,人民常祭祀他。《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祭祀乐歌中咏唱道:“唯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文王,曾孙笃之。”可见文王时期的经济社会处于蒸蒸日上的小康盛世。在这种经济社会背景下,加快了先周砖瓦实践的步伐。

西周遗址

从周原考古队关于周原发掘报告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岐山京当,扶风法门、黄堆一带是一个面积广大、内涵丰富的两周遗址,北以岐山为界,东至扶风黄堆,西至阳堡,南至扶风法门的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除了凤雏、召陈发现西周早、中期的大型建筑外,在两遗址间,另有数处散水面,似早期周都城岐邑的宫室宗庙分布区。在附近还发现西周制骨、冶铜、制陶作坊,平民居住遗址及先周的墓葬群。制骨场出土数以万计骨片,而且还出土过西周时期只有大型建筑才使用的砖瓦。这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周宫殿、宗庙建筑还有待于发掘。

根椐瓦面多有钉环的设置分析,将带有钉环的板瓦间隔用在铺有草泥的房顶上,使板瓦钉、环插入泥内,再用绳子穿过瓦环,绑在椽子上,使其固定不脱落。无钉环之瓦则可能是夹在两个带钉环的板瓦中间使用。 板瓦内面的瓦钉,则是阻止上面板瓦下滑。带环 的大筒瓦则是用于屋脊,特别是坡度较大的边脊。其瓦沟面的纵向瓦环用于穿绳子,再通过板瓦间缝绑在橡子上。筒瓦背面小头一端的瓦钉,以阻止上端筒瓦下滑。带瓦当的筒瓦是用在每 行筒瓦的最下端,靠近房沿处。其沟面内有1〜 2个瓦钉,有的在榫头上钻有钉孔,用专制的竹、 木或骨钉通过钉孔插入屋面草泥内,以防滑落。

考古发掘表明,中国是从夏早期开始在屋顶用瓦,起先是在草顶上局部铺瓦,随着制瓦工艺和产量的提高,逐渐改为全部铺瓦。清代紫禁城宫殿上瓦的样式与周代的瓦几乎没有区别,只不过将陶瓦换成了琉璃瓦。实际上,直到今天,周原遗址所在的各个村庄的民居上,仍然遍布着与西周瓦式样完全相同的瓦。

在研究中我们感觉到,在凤雏、召陈出土复原的两处建筑,还不是西周宫殿或宗庙建筑,这是因为陶排水管、空心砖、条砖、脊瓦、板瓦、 筒瓦等瓦器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实验特征,尚不 完全成熟;建筑功能布局,不像是宫殿和宗庙,似乎像王室住址。估计周原的大型宫殿、宗庙建筑和对砖瓦的使用,应该更加完善精美。